加快開放數據 推動智慧城市的發展

不論是日常生活還是整個地區、國家的發展,科技發展都與我們息息相關。利用各種資訊科技或創新概念整合城市系統與服務,以提升資源運用的效率及優化城市的管理,更是近年不少國家、地區正在實踐的方向,香港在這方面的發展又怎樣的呢?

早前 AYF 在 在香港電台社區廣播計劃裡面就訪問了 Citymapper 香港地區總經理蘇頌禮先生 (Gene),探討智慧城市這個概念,到底香港可以如何推動智慧城市的規劃,充分運用社會上的資源,並同時使市民生活有改善,令社會發展更美好呢?

蘇頌禮先生與 Citymapper 的故事

作為一家初創企業的香港區負責人,蘇頌禮先生引領 Citymapper 覆蓋香港,該應用程式的設計原意是提供各種點與點的交通方法協助市民到達目的地,詳細至由身處位置到附近車站再乘搭各種交通工具至目的地的仔細路線與候車及乘車時間。Citymapper串通全港所有的公共交通工具(例如:巴士、鐵路、小巴、電車等),市民可於任何時間、任何地方於應用程式搜尋及使用。如此便利和仔細的應用程式,在外國極為盛行,但在香港的發展,卻碰上不少挑戰!

當中的一大挑戰,就是同交通工具的營運商都各自為政,故此,數據亦是各行其是。它們的數據不互通亦不共享。而香港政府對開放數據亦沒有規限,既沒有要求收集數據、各項條文上亦沒有要求營運商發放實時數據。在其他國家(如:新加坡或倫敦),政府均會擁有並發放實時數據,有便於坊間的應用程式與公司收集,再以自身的方法顯示給市民。

開放數據的社會效益

在交通層面上,透過開放實時數據可為市民帶來便利。開放數據讓不同應用程式能以不同方法整合並去顯示數據,提供市民多一個選擇可能性。例如巴士公司的應用程式與Citymapper的分別正在於巴士公司的應用程式只會提供該公司的資料,並不會融匯其他交通工具或步行路線的資料和數據予市民;而 Citymapper 將不同的交通工具串連一起,點駁點將整條交通路線以MultiModel形式呈現在市民面前。當中所運用的是智慧城市的概念和其中一部分的藍圖,讓市民親身、實在地體會自己所居住的城市充滿智慧。

除了提升各項數據的整合性,亦有助發放與接收最新的消息。例如目前巴士新路線推出時會於車站貼告示,但卻未能肯定市民已經得知和記下最新資訊。但開放數據方便應用程式緊貼最新消息,整理並更新出最新的路線給市民。

又例如在泊車的時候,市民便知道車位的準確位置,無需到處尋找,也不用與他人爭搶車位;市民可以得知最新有關的交通狀況,有助疏道交通,有助市民可以妥善預計並規劃行程,這些都是開放數據所能帶來的社會效益。

向其他地區借鑒 加快智慧城市的發展

倫敦是開放交通數據的始祖,有不少值得借鑒的地方:例如:選取某一巴士路線,可以得到其巴士線路線、途經的車站、站與站之間的詳細路線、地圖上可看到同一路線所有巴士的實時位置。更重要的,是倫敦當局願意開放數據讓第三方整合、發放,以便利市民生活及增加流動性,最終能便利市民的生活。在亞洲,新加坡近年致力打造「智能國家」(Smart Nation),以聯同創科局IDA(Inforcomm Development Authority)共同建立一個數據平台-Smart Nation Platform,收集公私營數據作整合及公開,譬如整合交通數據,方便數據集中和分享,為民眾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務;反觀香港,我們開放數據的基建參差,數據不互通亦不共享,實有不少值得鞭策的地方。

「以上內容節錄自本會的錄音節目,均屬嘉賓訪問之意見,與本會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