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相信比起成功,我們更應該學會如何面對失敗。成功從來都不是一時三刻的事,也沒有終點,正如著名TEDx講者 Brené Brown 曾在演講中分享過:「接受自己的脆弱,是真正的勇氣。」
疫情當下,不少人生活、學業、事業都可能面對著不同的挫折。就此,我們早前於2021年2月24日舉行了「致未成功人系列工作坊」,邀請分別於學業、事業、創業和感情範疇有不同「失敗」經歷或心得的四位嘉賓透過網上工作坊的形式,分享當中的得著,望能為大家打打氣,於失敗的挫折中同行,迎接苦盡甘來的一日。
作為嘉賓之一的 亞太區青年發展基金 共同創辦人 Dan,原來自小學業成績不佳,小學曾是全班倒數第一,直至中六時機遇巧合,得以代表香港到馬來西亞與其他亞洲區的同學參與國際貿易挑戰賽,萌生成立青年發展為本的慈善組織的志向,希望可以讓更多年青人可以探索自我,認識世界;後來更成功考獲全額獎學金,入讀新加坡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的碩士課程。而 Michael 出生不久就因腦癌需進行手術,致神經線受損,影響了身體機能、容貌及聲音,故小時候常遭同學排斥,致無心向學。他後獲中學師兄鼓勵,漸漸發掘到自己能力和信心,經兩次文憑試,終於考進香港中文大學,更獲崇基學院「圓夢計劃」資助,與同學創辦「同行鳥 Companion HK」團隊,致力推動公眾關注精神健康問題。
資深投資銀行家 VT 就透露他花了近百萬學費修讀 MBA 課程畢業後,本以為可加入投資銀行可享夢寐以求的工作環境和財富,豈料卻遇上金融海嘯,就業難下只獲一間投資銀行聘為收入及前途都平平的分析員職位,但他憑著這職位於行內打穩根基,更學到許多至今仍相當受用的行內技能,為事業舖路。
爆文化創作室 的創辦人—Vivien,就為與會者安排了圖咭互動工作坊,引領大家從圖卡的顏色、人物、文字等細節,結合自身的感情經歷進行思考,發掘出個人隱藏的、存在於內心深處的訊息,包括了解自己心目中怎樣的感情才謂之成功?正經營的這段感情是否成功呢?要改善這段關係,我需要有甚麼改變?
有與會觀眾亦分享他們的失敗經歷得著,包括面對挫折時最重要穩著自己情緒;也有觀眾認為失敗亦是自我探索,也是學習如何尊重自己或別人的好機會。2018年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發表的數據顯示,香港15歲學生的學術抗逆力居於全球首三位,但社交及情緒抗逆力排名則為全球尾八。寄望未來本港能從教育制度入手推廣「失敗教育」,特別是去年以來新冠疫症肆虐,市民失去收入大減經濟陷入困境,容易顧著自怨自艾,導致一蹶不振。但與此同時,其實我們也能把握到機會發展,迎接未來的種種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