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 城市發展 到 教育,加快 數碼轉型 步伐

數碼轉型不單是近年熱門的題目,也是未來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石。早在疫情之前,世界各地政府就為此準備,舉例說,泰國政府自2016年開始推動「泰國4.0」的計劃,期望可以透過創新轉型,為他們的經濟注入新的動力,並積極提升創新與科技產業。而新加坡政府早在2014年11月就已宣布啟動智慧國家發展計劃(Smart Nation Initiative)。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下,全球的各行各業都遭受到嚴重的衝擊,但在疫情下,各地政府、企業亦加快了數碼轉型的步伐,政府、企業以至社企、教育機構,都在參與這數碼轉型的進程。

策略性土地發展,促進城市數碼轉型
要推動數碼轉型,硬件和軟件上的配合同樣重要。在硬件上,與時並進的城市規劃、策略性的土地發展都是重要的因素。早前社企民間高峰會舉辦的其中一場社創實驗室,就以大埔作為研究地區,並邀請了新加坡的城市規劃專家參與討論。當地政府近年積極發展新的綜合性規劃用地,以裕廊西為例,該區域未來就會發展成為新一代的創新區域,結合當地大學的科研基地,再混合住宅、商業項目的發展,為先進製造業提供發展空間之餘,同時希望將該地域改造成一個充滿活力的創科空間。

線上線下雙軌學習

至於軟件方面,提升學生以至市民大眾的數碼素質、未來技能,亦非常重要。筆者早前在新加坡國立大學修讀公共行政碩士課程的時候,畢業報告正正就是探討數碼轉型對於高等教育機構的影響。事實上,在疫情影響下,全球停課停學,涉及至少15億兒童及青少年,已造成巨大的學習損失,對於基層學生的影響更甚,這對於他們未來的個人長遠發展有極大的負面影響。

但與此同時,各地學府亦因此推動更多新的教育項目,透過線上線下雙軌並行的模式學習,也同時為傳統的教育行業帶來新的轉變。根據微軟委託香港教育大學的調查,超過65%的中小學校長表示網上教學能夠提升授課的創意,許多校長亦認為網上教學能夠提升學生的學習自主性。透過雙軌學習模式,不但可以增加學生上課的彈性,同時也能善用科技,提升學習效率,長遠甚至能降低教育的成本,可謂一舉兩得。

提升社企「抗疫力」

除了教育之外,近年政府為社創基金注資加碼,同時亦開始了創科生活基金等計劃,所以其他的社會機構,例如社企、慈善機構,其實亦要與時並進,加快其數碼進程。舉例說,在推行新的社創項目之時,我們如果能夠加強社會成效的分析,以數據為本,既可更了解受惠人的需要,亦可以從中掌握社會脈搏,令我們對於不同的社會挑戰有更深入的了解。筆者最近就看到港大推出了一個有關社會效益評估的資源平台,羅列了不同的案例和社會數據,供社企、非牟利組織評估其計劃的社會影響力。在今年11月舉行的社企民間高峰會,筆者也看到將有多場關於社會創新的討論,當中黃岳永教授就正正會討論社創項目如何能夠善用數據分析,整合重塑,推動香港成為智能城市。

正所謂有危就有機,疫情固然對我們傳統的經濟帶來沉重的打擊,但與此同時也開啟了新的機會,讓我們加快數碼轉型的步伐,真正推動 智能城市 的發展,為香港未來注入更多新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