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

跳出「單一思維神經線」,開創多元出路

歐陽偉豪博士 (Ben Sir)是一個多棲發展的學者,從粵語研究、電視節目、舞台劇以至社企等都有他的身影。在上月底舉辦的 TEDxChaterRoad 裡面,他就以數個香港的現象去解釋許多人可能輸在「單一思維神經線」這個情況。而在了解「單一思維神經線」前,Ben Sir向我們分享了兩個關於「單一思維」的現象,以便我們理解。 …

「共創明『Teen』計劃」能打破本港 跨代貧窮 的困局嗎?

跨代貧窮是歷屆特區政府面對的重大課題之一。根據港府於2016年公佈的堅尼系數(反映貧富差距程度的指標)為0.539, 代表收入不均及貧富懸殊情況嚴重,而港府於今年7月宣布成立「弱勢社群學生擺脫跨代貧窮行動小組」,為2000名居於劏房的初中學生推行為期一年的試驗計劃。 …

全新去中心化 寫作模型 顛覆 出版界|為什麼「版權所有,翻印不究」反而有利創作者?

不知什麼時候,「文字有價」成為了大家暗自認同,卻又沉默不語的課題。傳統出版模式下,為了讓作品增加競爭力,出版社、書店分擔作品包裝、推廣、分銷等角色,當作品成功走進讀者世界裡的時候,留給創作者的價值已經被重重關卡過濾不少。當然,關鍵還是盜版問題,真正進入付費牆的人並不多,而網絡世界的發達更大大加強了文字價值的稀釋度。有時候,這個甚至是創作者的「good problem」,畢竟有人看盜版,總好過作品無人問津。 …

【擺脫跨代貧窮】從多角度分析 扭轉「受惠人」概念

記得在新加坡修讀公共行政碩士的時候,不時都會接觸到關於社會福利、教育政策的議題,當中解決貧窮問題更是世界各地政府的重要施政方針。最近在社交媒體上就看到學弟問到「為甚麼會有貧窮?」

這個看似簡單的問題,實在難以透過一言兩語就解釋得到。今次我就先從少數族裔、居住環境及整體社福發展策略這三個層面作出分析,希望可以就 跨代貧窮 提出一些見解。 …

【擺脫跨代貧窮】拓展社區空間 助劏房學生炎夏學習

炎炎夏日,不少市民皆安坐家中享受冷氣帶來的涼快。可是,對於居住在不適切居所的劏房戶而言,空氣流通欠佳的狹窄居住環境於夏季較難熬。此外,我與團隊到多區探訪劏房戶時,了解到他們面對的水電費及精神壓力問題,而最近政府亦成立了「弱勢社群學生 擺脫跨代貧窮 行動小組」,加上多位高層不少走訪社區,探訪劏房戶,這正正是好的契機,讓我們檢視如何提供更整全的服務介入,幫助 基層家庭 擺脫跨代貧窮。 …

「大辭職」浪潮下,社創機構 應該應如何應對?

社福機構員工流失率高,是不爭的事實,根據香港社會服務聯會(社聯) 的《非政府組織(NGO)薪酬調查 2018》,參與機構整體員工平均流失率為19.7%,在疫情的影響下,雖然未看到最新的研究,但觀乎整體社會的發展,都會知道員工流失的問題只會愈來愈嚴重。 …

從 城市發展 到 教育,加快 數碼轉型 步伐

數碼轉型不單是近年熱門的題目,也是未來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石。早在疫情之前,世界各地政府就為此準備,舉例說,泰國政府自2016年開始推動「泰國4.0」的計劃,期望可以透過創新轉型,為他們的經濟注入新的動力,並積極提升創新與科技產業。而新加坡政府早在2014年11月就已宣布啟動智慧國家發展計劃(Smart Nation Initiative)。 …

擺脫 跨代貧窮!少數族裔任老師,為基層學童補習英文!

平等機會委員會的研究指出,在少數族裔中,2011 年和 2016 年達到專上教育程度的人口比例均超過 50%,遠高於整 體人口比例,而2011/12 學年至 2016/17 學年,本地非華語學生入讀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資 助或自資副學位和學位課程的人數亦大幅增加,可見有心尋求個人發展的少數族裔青年為數不少,但跨代貧窮在這群體的情況卻非常嚴重。 …

AYF-電腦捐贈計劃-配對平台

【擺脫 跨代貧窮】電腦捐贈助學童 為學生送上聖誕禮物

疫情期間,學生們在家學習,需要相關設備上課,以趕上學習進度,繼而擺脫 跨代貧窮的問題。感謝早前善長仁翁和機構贊助,基金會與樂善堂楊仲明學校聯繫,送上一些平板電腦和數據卡,希望能夠幫助學生保持學習進度和支援他們上課需要,也預祝他們聖誕快樂,希望為學生送上小小支持和祝福。 …

【明報】跨界合作 讓基層學童資助更到位 擺脫跨代貧窮

在新學年下,學校未能恢復面對面的授課,此時此刻,使用電腦學習變成常態,不同階層學童的學習進度差異,就變得更大,基習學生電子學習資源不足的問題就顯得更為逼切,難以 擺脫跨代貧窮。

最近在翻看世界銀行經濟學家 Martin Ravallion 在 2016 年的演說,裡面提到不少關於 扶貧政策 的反思,在現時疫情全球肆虐的情況下,有關的分享就顯得更為有價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