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創科發展、初創熱潮如雨後春筍,政府亦放大量資源、心力在相關的支援及創科人才培育上。當中在教育層面上面,香港政府自2015年的《施政報告》起,著手關注 STEM 教育的發展,並採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包括向本地所有中學、小學提供一筆過 STEM 教育津貼。
但如何善用資源,就是一個非常值得我們探討的問題。在培育創新人才上面,我們到底可以怎樣做得更到位呢?也許新加坡的做法,可以讓我們有所參考。在新加坡,當地政府為推動創新的領航員,當中研究創新創業委員會 (Research, Innovation and Enterprise Council,RIEC) 是當地創新研究的最高指導機構,整合內外部資源,統合了教育部、交通部、國防部、經發局等不同政府機關的意見,制訂全面的政策方向,解決了不少資源重疊的問題。
反觀香港,我們近年亦有不少計劃及支援,例如《財政預算案》,曾經提出資助每所學校最多100萬元推行「中學 IT 創新實驗室」計劃,教育局亦於樂富設立了一所 STEM教育中心,生產力促進局近來亦大力推動 STEM 的教學活動,加上現時民間不少相關的課程提供者,可見 STEM 教育的市場在香港愈來愈百花齊放,但亦要檢視資源重疊的問題。
個人認為,STEM教育要再向前走,我們就需要擴大現行的課程框架,鼓勵同學從日常生活中多加體驗、學習,並與大專院校以至就業市場做好銜接的工作,促進創科生態圈的發展,這樣才是長遠的創新人才培訓之道。
文:張樂芹,亞太區青年發展基金 執行總監
文章載於《iMoney》專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