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730 專欄】深入了解弱勢社群需要 關注香港精神健康問題

悲劇頻生,這個星期我們接二連三出現的命案,讓我們再次喚起對於香港市民精神健康問題的關注,但為了解決精神健康問題,避免對弱勢群體進行污名化至關重要。每當社會慘劇發生時,媒體和公眾輿論往往會輕易地將事件與某些社群聯繫起來,例如精神病患者或少數族裔。然而,這些標籤可能無法幫助我們了解問題的深層原因,反而簡化了問題。

先去污名化 再去關心 少數族裔 精神健康

在深水埗劏房命案中,一個有趣的發現,就是在中文的報章裡面,往往報導的標題都以疑犯的族裔為題,反而在英文媒體裡面則多以 “Sham Shui Po mother” 為題。根據新聞報導,疑犯與其丈夫已經分居,雖然在他們的文化裡面,婚姻壓力比一般本地家庭更大,他們族裔與案件沒有直接關係,媒體不應煽動情緒。

建立跨族裔的溝通渠道 需要更多信任

由於文化和溝通方式的差異,香港不同族裔的人們面臨著各種困難,他們可能感到無處可訴。他們需要更長的時間建立信任,也許不願意打開心扉。因此,傳統的輔導服務可能無法直接減輕他們的問題。他們需要的不僅是更多的輔導資源,還需要更大的社會網絡,在需要幫助時能夠得到支援。

這種情況也適用於劏房居民,他們生活在狹小的空間裡,可能大部分時間都在工作,社交圈子有限。當在短期內難以解決劏房問題時,政府計劃通過「社區客廳」為劏房居民提供額外的生活空間和社交網絡,這是重要的一步。賽馬會「三房兩廳開檯食飯」社醫共生計劃在中西區提供的延伸生活空間和幫助劏房居民建立更大的社區互助網絡也發揮了很大的作用。

我們應該學習理解和尊重來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並為他們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幫助,同時建立和加強彼此之間的信任。只有這樣,香港才能成為一個更加包容和多元化的社會,讓每個人都能夠在這裡感受到理解和尊重。

全文載於《am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