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創明『Teen』計劃」能打破本港 跨代貧窮 的困局嗎?或是他們是缺乏 發展及培訓機會?

跨代貧窮是歷屆特區政府面對的重大課題之一。根據港府於2016年公佈的堅尼系數(反映貧富差距程度的指標)為0.539, 代表收入不均及貧富懸殊情況嚴重,而港府於今年7月宣布成立「弱勢社群學生擺脫跨代貧窮行動小組」,為2000名居於劏房的初中學生推行為期一年的試驗計劃。

是次「共創明『Teen』計劃」(計劃)旨在為每名學員配對一名義務友師,推動學員擴闊視野,加強自信,建立正向人生觀,為自己未來定下目標,力爭上游,協助他們擺脫跨代貧窮。

根據政府統計處於2021年發表的《2020 年香港貧窮情況報告》,該年的兒童貧窮人口及貧窮率則分別為274 900 人 及27.0%,而是次試驗計劃只有2000名學員受惠。冀政府日後推行更全面的扶貧計劃時,應加大 青年發展 以及 培訓機會 的力度,讓更多學員受惠,特別是其他年齡層或並非居於 劏房 的學童。此外,香港一直致力建立共融社會,特區政府亦可於計劃中分配一定名額給少數族裔學童,讓他們同樣能享有脫貧的機會。

除了計劃的受惠人數及對象,有關當局需與計劃導師制定指標,以便檢討各階段之服務目標的成效。而除了計劃期間的培訓,後續支援和交流亦不可或缺,因此增加活動次數,效果或會更理想。

房屋及貧富懸殊問題 仍需要更多方案

跨代貧窮的成因不單是青年缺乏教育或工作機會,僅靠經濟援助實在不足以協助弱勢社群學生擺脫跨代貧窮,房屋及結構性的貧富懸殊問題才是關鍵。

原生家庭對學童的身心發展有重大影響。縱使現時政府推行不少社會福利政策,惟綜援金額、學費減免額等措施不足以應付學童生活及教育所需。對劏房戶家庭而言,不適切居所並非學童的理想學習環境,而且支付房屋租金後亦未必有能力供學童參加功課輔導班,更遑論興趣班或購買高昂的電子設備,導致他們於疫情期間受到巨大經濟衝擊。

另外,部分清貧家庭居於公屋,符合他們的經濟援助政策只有「在職家庭津貼」,惟受惠家庭約只有10萬戶,令他們倍感徬徨。清貧家庭大多從事技術性較低的低收入工作,面對疫情下日益增加的生活開支,難以令他們有足夠金錢改善生活。

綜合上述,政府除了推行讓清貧學童擴闊眼界的計劃,亦應從根源解決貧富差距以打破跨代貧窮的困局。大部分基層青年就業時的起薪點較低,加上樓價高企、物價貴,縱使清貧青年擁有大專學歷亦難以脫貧。因此政府可提高最低工資金額,增加綜援金額,主力為基層家庭提供經濟援助。

除了提供津貼,政府亦可與坊間機構合作,為有需要學童提供適合的學習空間及支援,如功課輔導班及參加費用較低的興趣班。對劏房戶家庭而言,疫情期間猶如困獸鬥,容易增加矛盾,影響心理健康。因此,坊間機構亦可與社工及醫療機構合作,為有需要的基層家庭提供醫療及心理健康輔導服務,讓基層學童得到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