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創生力軍】以體育推動社會均衡發展

適量運動使人身心健康,而推廣體育產業對社會有更深意義。印度非牟利組織 OSCAR 以足球來幫助年幼輟學、誤入歧途的青少年重拾學業,重回人生的正軌,並成功獲得國際支持。在香港,社會團體旨在透過體育培訓學生的體魄健康、團隊技能、情緒技能以至提升基層青少年的社會流動力,此舉創新模式又對社會發展及需求有何正面影響?

早前 AYF 在港台的節目中,就著體育發展與社會均衡發展的議題,邀請到前香港三項鐵人精英代表 許煒森(Vincci)進行訪問,Vincci 先後任職於非牟利組織及商業機構,對香港體育培訓發展有一定的認識,亦擁有豐富的經驗。她指出以前及現今體育產業的不同之處,在於近年的運動員,接觸更多商業機會,得到體育活動以外的曝光率,展現活力及正能量,為體育產業建立正面形象,將體育發展推廣至市民大眾,推動 社會創新。

儘管政府已撥入更多資源予體育產業,但資源往往只落入精英體育項目,令體育產業中的「貧富懸殊」愈趨嚴重。Vincci提及到自己作為前三項鐵人運動員,即使屬精英項目,但仍需與大眾爭取場地資源。資源短缺,令不少運動員只能兼顧工作及運動,無法專注體育培訓,亦由此形成惡性循環。

面對制度上的缺陷,可如何給予相對的支援,彌補當中的問題?Vincci以第一身角度出發,指出充足的職業導向及就業支援,讓運動員可先專注於體育發展上,先發掘興趣,進而將才能發展為職業。青年人從運動員身份退役,迎來轉捩點,更要面對前路茫茫的迷惘感。「OnBoard」計劃幫助運動員發掘他們的第二專業,前單車運動員馬詠茹為例,她亦從此計劃得到市場部門實習的機會,不但為社會帶來生產力,更可給予運動員多元機會,發揮所長。

運動員退役就業,我們或會聯想到項目教練、職業治療等刻板的形象。然而,運動員特質亦有利他們在就業市場上稍勝一籌。Vincci提到,運動員的性格特質,例如刻苦、堅持、勇於接受挑戰,正好符合不少公司所追求的員工性格。運動員的進取及行動力,確實可為不少機構帶來新機遇。創造共享價值(Creating Shared Value)亦推動企業接觸運動員,她現任的公司曾於2019年9月至10月,在旺角波鞋街商場籌辦活動,邀請了現役甲一籃球員蘇伊俊 Cyrus舉行攝影展覽,並由他負責統籌工作,憑藉Cyrus自身的經歷及人脈,活動亦得到各界支持,效果十分亮眼。

社會存在不同差異,草根要向上流動乃是老生常談。然而,體育又如何協助基層學生改善生活?Vincci分享了「Spring Board」計劃,旨在提供七年免費培訓予基層學生,避免因財政負擔埋沒潛能,藉由體育培訓得到更多向上流動的機會,令他們的未來路向更多姿多彩。

席間亦講到平衡體育及社會發展,有賴非牟利團體及商界的合作,以達致可行的方案,繼而促進可持續發展。Vincci指出,非牟利組織雖可作出短期支援及協助,礙於資源或需要分配予社會上其他受助社群,對於長遠的財政及人力資源,單靠非牟利組織推動體育及社會發展不太可行。而商界則可補足此缺口,現時不少企業不單重視企業社會責任,更會將社會價值加入商業模式,令企業項目呼應可持續發展,延續企業的商業價值之餘,亦平衡社會發展,達致雙贏局面。

除了基層學生以外,體育價值亦可幫助有特殊需要的學生。Vincci 分享了有特殊需要學生學習劍擊的經歷,他們起初對於劍擊的繁重裝備十分不耐煩,直至學習半年後,學會主動執拾裝備,亦會在比賽時尊重對手。由此可見,體育可以讓他們理解自己的長處及短處,亦提供健康的社交圈子及建立健全的社交生活,進而改善學習態度及家庭關係,將來亦能回饋社會。

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提及到優質教育,體育亦在其中不可忽視的一環。不論於解難能力、批判性思考、創造力等,體育培訓都能一一涉獵。推動非牟利性的體育培訓,不但可讓弱勢學生另覓出路,亦呼應各行各業對未來的需求,長遠達致社會均衡發展。

文:Karin @ AYF Intern

相片來源:OnBoard For Good Facebook專頁

「以上內容節錄自本會的錄音節目,均屬嘉賓訪問之意見,與本會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