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辭職」浪潮下,社創機構 應該應如何應對?
社福機構員工流失率高,是不爭的事實,根據香港社會服務聯會(社聯) 的《非政府組織(NGO)薪酬調查 2018》,參與機構整體員工平均流失率為19.7%,在疫情的影響下,雖然未看到最新的研究,但觀乎整體社會的發展,都會知道員工流失的問題只會愈來愈嚴重。 …
社福機構員工流失率高,是不爭的事實,根據香港社會服務聯會(社聯) 的《非政府組織(NGO)薪酬調查 2018》,參與機構整體員工平均流失率為19.7%,在疫情的影響下,雖然未看到最新的研究,但觀乎整體社會的發展,都會知道員工流失的問題只會愈來愈嚴重。 …
香港作為一個理性、共融、包容、多元的社會,成為香港人的核心價值。在過去數年,香港的少數族裔人口不斷上升,撇除接近400,000的外籍家庭傭工,少數族裔人口約為263,000千人,佔香港全港人口約3.8%。當中約有三成為南亞裔人士包括印度、巴基斯坦及尼泊爾。很多人誤以為這些少數族裔是離鄉別井,過來香港賺錢養家,提升他們的生活質素。但其實很多少數族裔與與我們一樣,前幾代已經來到香港扎根,以香港為家。 …
適量運動使人身心健康,而推廣體育產業對社會有更深意義。印度非牟利組織 OSCAR 以足球來幫助年幼輟學、誤入歧途的青少年重拾學業,重回人生的正軌,並成功獲得國際支持。在香港,社會團體旨在透過體育培訓學生的體魄健康、團隊技能、情緒技能以至提升基層青少年的社會流動力,此舉創新模式又對社會發展及需求有何正面影響? …
「扶貧」不是「派錢」,怎樣整合各界資源,善用社會創新的力量,是近年扶貧救急的新角度。在美國,早在2001年的時候就有大學生到社區收集剩餘食材,將其做成健康食品提供給有需要的人,並成立「校園廚房」。而在香港,亦有愈來愈多「社區廚房」的出現,與街坊共享資源,甚至善用閒置廚房發展「共享廚房」的食物生產模式,讓基層市民有機會經營小本食物生產生意,到底這種創新的模式是否扶貧的新角度,又能否有效推展呢? …